富邦娱乐-沈周《溪山秋色图》:溪山清远,安闲自如
你的位置:富邦娱乐 > 业务范围 > 沈周《溪山秋色图》:溪山清远,安闲自如
沈周《溪山秋色图》:溪山清远,安闲自如
发布日期:2024-09-09 14:04    点击次数:82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此画为沈周54岁时的作品,展现了他中年时期山水画的高超技艺。画面以重峦叠嶂、湖光山色为主要元素,构图朴实自然,笔墨疏朗脱放,信笔勾写,无拘无束,墨色清逸爽洁,展现了沈周粗笔水墨画的新风格。

54岁这一年,明宪宗下聘诏书征用他选择不应,他踏踏实实地选择这种半隐逸的生活,“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必在庙堂,也不必在远方,就在脚下,此心安处是吾乡。

“水注川”为“溪”,“土之聚”为“山”,溪山便在山水之间。

山水之间有幽境,有秘境,陶渊明的桃花源不也在山水之间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画家则以自己的笔墨,创造自己的溪山秘境。于是便有了范宽的《谿山行旅图》、唐寅的《谿山渔隐图》。

图片

溪山有清音,这幅溪山秋色图,就出现了四个人物,一个山中行者,一个湖中旅者和渔夫,还有一个乐以忘忧的读书人。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真一个君子之交淡如水,空山寂寂无几人。

喜欢纳兰性德写的山水: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

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次诗,甚是与此画相应。不过,沈周一生要比纳兰性德一生幸福多了。

溪山有清音,明末琴家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与此画之意境亦相和也。其于书中所总结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恬、澹、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以此二十四况,观此画亦未尝不可也。

图片

画面上部山峦起伏,中部溪水平阔,近处林木错落有致。构图上,沈周巧妙地运用留白来表现云雾、烟霭和野水,使得画面意境开阔,秋意萧瑟。整幅画面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意境雄秀、宁寂。

图片

画面中的山水、树木、云雾等元素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秋日山景,和气生也。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画亦如此,画者心通造化,以画者之性情,一管笔,通天下之物象人心。

图片

静: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让人心旷神怡。

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

《溪山秋色图》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更通过笔墨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心安笔淡,静定之气生焉。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一

山色清朗,水流清澈,秋日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是其清也。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二

语云:“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

以心之清静,写自然之清澈,天人相合也。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三

远山如黛,云雾缭绕,是其远也。山石树木的描绘带有古朴之风,仿佛能窥见古代山川的韵味,乃“古”况也。画面中的自然景象恬静宜人,无一丝喧嚣之气,乃“恬”况也。山水之色淡雅而不张扬,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乃“澹”况也。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四

笔触飘逸,山川形态自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逸趣,乃“逸况”。当先养其琴度,而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运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五

秋日的山林色彩斑斓,丽而不俗,美不胜收,乃“丽”之况。画面明亮,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在山川之上,熠熠生辉,诚为“亮”之体现。山川的色彩丰富多变,层次分明,富有采韵,尽显“采”之魅力。画面洁净无瑕,如同秋日晴空一般明净,恰如“洁”之所述。山石树木的笔触圆润饱满,给人以滋润之感,正合“润”之意境。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六

山川形态圆润流畅,无一处显得突兀或生硬,堪称“圆”之典范。山石之坚,树木之挺,都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气质,实为“坚”之写照。画面气势宏大,山川壮丽,给人以震撼之感,乃“宏”之表现。细节之处处理得极为精细,无论是树叶还是水流都栩栩如生,尽显“细”之功夫。水流之态溜滑自然,仿佛能听到潺潺水声,恰是“溜”之生动描绘。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八

山川之健,如同壮士一般屹立不倒,正合“健”之精神。云雾轻盈飘渺,给人一种轻盈之感,宛如“轻”之化身。山石之重,给人以稳重踏实之感,恰是“重”之体现。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九

画面中的某些元素似乎静止不动,给人一种时间迟滞的感觉,乃“迟”之韵味。而水流、云雾等元素则显得流动迅速,动静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速”与“迟”的完美结合。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

在墨色运用上,《溪山秋色图》墨色清逸爽洁,浓淡相宜。沈周通过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和远近层次,使得画面富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他巧妙地运用淡墨渲染远山,使得远山朦胧而富有诗意;而近处的山石则施以浓墨,以突出其质感和体积感。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一

沈周在此画中运用了“披麻皴”技法来表现山石的质感,用笔浑厚劲健,墨色浓淡相宜。他信笔勾写,无拘无束,笔墨疏朗脱放,展现了其高超的笔墨技巧。画面中,湖水空明,山石苍劲,林木葱郁,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二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三

线条是《溪山秋色图》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沈周在画中使用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无论是山石的轮廓线还是树枝的勾勒线都显得自然流畅而富有生命力。他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等变化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树木的形态,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四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五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六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七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八

图片

沈周 《溪山秋色图》 其十九

图片

云林观化百年余,剩得踈林似旧踈。此意还教老夫续,长峦曡曡带平墟。

云林的画风已经流传百年有余,如今剩下的疏林景象还像过去一样稀疏。这种意境还要让我这老夫来继续传承,连绵的山峦层层叠叠,带着平坦的田野。

图片

此卷倣倪云林意为之。云林以略,余以繁,略而意足,此所谓不可学者矣!沈周

这幅画是模仿倪云林的画意来创作的。云林作画简略,而我则更为繁复,他简略而意境深远,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无法完全学到的境界啊!

图片

墨汁无多兴有余,老倪笔法本迂踈。但存破屋长林下,咲杀人闲瓦砾墟。仙痴姚子和。

图片

我爱长洲沈石田,写山随处不论钱。未夸落笔如倪老,还放清诗逼米颠。

树踈多见石,水浅少埋几。人间乌程酒,江南白板扉。请石田文契和。

图片

用墨不厌淡,淡中滋味长。道宁何太黑,弗似此迂狂。逸史

溪山清远,安闲自如,淡中意味长。观画一晚,自有清欢。好,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